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东莞新闻 > 正文

东莞地铁将全面对接广深 预留两地对接口

东莞地铁将全面对接广深 预留两地对接口

东莞市长袁宝成 摄影记者 宁彪(资料图)

  “我一直有个观点,当深圳、广州的产业要扩张的时候,东莞是最佳选择,主要就是因为同城化。”

  ——袁宝成

  “去年东莞外贸进出口已超万亿,GDP也取得9.8%的高增长。”昨日,东莞市市长袁宝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东莞今年将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创新,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他表示,今后广州和东莞的合作空间将越来越大,“地铁规划都预留了接口,高铁也通了,未来和广州合作的空间会越来越广,接受广州辐射机会和条件会越来越好”。

  ●改革探索

  商事登记改革取得经验

  记者:在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东莞做出了哪些改革和探索?在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等先行先试的改革上取得哪些成效和经验?

  袁宝成:去年,东莞在经济发展方面,实现了9.8%的GDP增长,是“十二五”以来年度最高增速。全市外贸进出口实际总额1690.3亿美元,首次超万亿元人民币,稳居全国第五。

  相继启动了两批44个总投资588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新引进重大项目65宗、总投资927亿元。在转型发展方面,我们大力推动主体功能区和经济区规划建设,启动了珠江口东岸现代产业集聚区“五镇一区”统筹发展的论证工作。动工建设大学创新城,引进了清华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资源,入围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获得每年至少4亿元、三年12亿元以上的中央财政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在改革方面,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创造了在没有地方立法权情况下率先改革的经验,改革后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0.6万多户,总量在全省地级市中排名第一。总的来说,过去一年东莞在改革、转型、发展各方面都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在2014年,东莞将以“攻坚年”为主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改革部署,扎实开展改革攻坚、项目攻坚、效能攻坚“三大攻坚战”,着力在经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上求突破。

  突出抓好项目投资建设审批体制改革、商事登记后续监管改革、城乡土地生态利用制度综合改革、政府机构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公交体制、医药卫生等民生领域改革,继续努力增创新的改革红利。

  ●深化改革

  实现“三旧”改造常态化

  记者:过去30多年,东莞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相当多需要破解的问题,新一轮深化改革如何选好着力点和突破口、如何增创东莞发展新优势?

  袁宝成:2014年伊始,东莞市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2014年1号文件”,提出了90条意见,明确了330多项具体改革任务。其中,今年将力争在以下几方面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一是项目投资建设审批体制改革。改革后,一般企业投资项目立项设计、施工许可到竣工验收全流程的政府审批时间,将从原来的260个工作日优化至60个工作日,实际用时从18个月优化至7个多月。一般政府投资项目从立项设计、施工许可到竣工验收全流程的政府审批时间,从原来的307个工作日优化至81个工作日,实际用时从24个月优化至10个多月。东莞将成为国内项目审批时间最短的城市之一。

  二是商事登记后续监管改革。今年东莞将在后续监管改革上下更大力气,加快构建“企业自律、部门监管、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市场监管体系,力争打造商改后续监管“东莞模式”,继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三是城乡土地生态利用制度综合改革。基本实现“三旧”改造常态化“政策通、路径通”,力争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四是政府机构改革。结合经济区统筹发展,在规划、环保、食品药品监管等领域开展试点,实施按区域设置相关监管部门工作机构。五是户籍制度改革。今年我市将实施新的入户管理办法,凡符合条件的大专以上应届毕业生、本市职校技校毕业生等10类人才均可直接入户。

0

下一篇:农业局推“五项强化”措施 实现贫困户总脱贫率达50%以上

上一篇:沙田:帮特殊困难家庭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