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市区和沿海的发展,没有山区和水乡的崛起,东莞就不能叫高水平崛起。图为樟木头村民在欣赏麒麟舞。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30多年的改革历程中,东莞形成了“一镇一品”的特色镇域经济模式,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东莞奇迹”。2012年以来,东莞以市场为导向,推动水乡地区“10镇一港”统筹发展,打造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用经济区域的概念代替行政区隔,通过主体功能区建设,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资源的统筹优化配置。
在外界认为行政区划调整是东莞摆脱镇域经济弊端的唯一途径时,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条新路。
新探索
“一体化”改变“诸侯经济”
2012年5月,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首次提出,“同类型区域经济一体化”思路。为什么“同类型区域经济一体化”会首选水乡地区起步?他解释说,水乡地区欠发达镇要利用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和跨越发展。
在“诸侯经济”弊端明显、行政区划调整又暂未推进的情况下,区域经济一体化被认为是东莞改变“诸侯经济”,谋求高水平崛起的一次新探索。
2012年4月,徐建华首次公开透露,要求市规划部门对水乡地区以“经济区域”的概念开展规划,该表态一般被看作水乡地区统筹发展战略的开端。随后,徐建华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对区域规划调整的态度已相当明朗:“这个问题我不是不敢去碰,也不是担心干部安排,调整区划的目的,实际上是实现资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不是简单的行政资源,主要是市场资源。”
区划调整这块硬骨头,东莞已经无法回避,“同类型区域经济一体化”思路,已经是东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共识。“水乡一体化”也被认为是对摸索“同类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率先尝试和现实选择。
2012年5月21日,在中共东莞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上,水乡地区试点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写入了“六个东莞”建设意见中。市城乡规划局开始着手出台相对完整的研究成果。这意味着“同类型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入实质操作阶段。东莞将重点加快建设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探索主体功能区制度改革,以经济区域概念加强资源要素整合,推动“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型。
2012年9月5日,《东莞市统筹水乡地区发展实施方案》发布,水乡地区统筹发展战略进入实施阶段。方案为水乡地区统筹发展确定了“一年良好开局、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完善提高”的时间表。
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党组成员余云州认为,东莞和全省一样面临经济发展放缓、急需转型升级的问题。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统筹水乡发展是十分正确的,为东莞经济发展找到了新的兴奋点,必将引领东莞推进高水平崛起。
下一篇:东莞去年新增绿化超640公顷
上一篇:东莞查封涉黄娱乐场所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