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东莞新闻 > 正文

3D打印研发平台将落户东莞

    华南理工已研发三代金属3D打印机,拟在莞建3D打印研发平台推动产业化

    “作为制造业基地, 在东莞进行3D打印的产业化,有着非常巨大的市场空间。”12日,在位于松山湖的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的会客室里,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杨永强向记者肯定地说。

    这,也正是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正在大力开展的重点项目,建立3D打印研发平台,主要开展Dimetal系列金属3D打印机的研发和孵化与产品的产业化。他们还将重点进行个性化生物医疗器具的定制和研发,并取得产品的注册许可证,进而产业化。

    记者了解到,杨永强带领的团队所进行的3D打印技术研发和孵化,主要应用于医学领域,目前已经有产品实现批量生产。今年,华南协同创新中心也会在东莞寻找更多合作,共同推动该研究院3D打印的产业化应用。

    第三代金属3D打印机国内领先

    从2012年开始,杨永强就开始了往返于广州与东莞两地的两城生活,在位于松山湖的研究院推动建立3D打印研发平台。

    前日,研究院的展览厅内,记者看到,杨永强团队进行的3D打印研发成果陈列在极其显眼的位置。

    2004年,杨永强带领团队研发出国内最早的金属3D打印机样机。但由于当时技术并不成熟,第一代样机外形比较笨重,只能将金属熔化,并大致成型,模型的表面也比较粗糙。

    后历经三年,2007年时第二台样机问世,第二代的打印机,精度也得到提高。到2012年,第三代样机研发成功。这时,他们在金属3D打印领域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利用第三代打印机,已经可以开始开展技术应用服务。

    “在金属3D打印机这个细分领域,我们的研发成果已经可以说位于领先的地位了。”杨永强自豪地说他们的研发成果,也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肯定与赞许。

    早在2009年,杨永强团队就已经和企石镇的一家企业进行着3D打印金属零件方面的产学研合作并取得一定成果。

    3D牙科医用产品实现量产并销往国外

    杨永强团队所研发的3D打印机,主要应用于生物医用产品市场。其中,牙科和骨科是他们重点主攻的细分方向。

    为了更好地向记者解释他们的工作,杨永强的包包内,还特意准备了他们在牙科和骨科方面一些最新3D打印的医用产品。

    其中,用3D打印机做出的牙齿内侧托槽和牙冠固定桥极其精细。他介绍,对于有需要的患者,医生可以用扫描仪将病人的牙齿数据扫描到电脑上,安装在计算机内的软件可以根据数据设计个性化的产品,和病人的牙齿相吻合,然后3D打印机会将模型打出,这样打印出的产品会非常精确。

    记者还了解到,华南理工大学已经通过技术入股了一家公司,这家企业就专门生产他们所研发的牙齿托槽,目前已经实现产业化。

    最近,他们还成功引入了风险投资。去年,该公司的营业额已经达到六七百万元。

    杨永强向记者透露,“这款产品,目前市场反映很好,不仅国内的各大医院有需求,而且还卖到了国外。”

    除了牙科外,骨科也是他们的主攻市场。杨永强告诉记者,他们通过3D打印机可以精确打造人工关节和手术导板,帮助病人实现硬组织的修复。目前,相关的产品注册许可证正在努力申请中。

    杨永强介绍,“由于要取得3D打印植入体的医疗器械许可证程序比较复杂,因此这方面的市场推广时间会较长。”

0

下一篇:施工升降机安装监控 可防超载防坠落

上一篇:东坑拟提高社保退休人员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