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深融合再提速,专家指融合容易、共赢不易
运营了19年的梅观高速昨日起(4月1日)正式免费通车,莞深融合进一步提速。房地产商已经开声喊“涨”:寄望被深圳客撑起的塘厦、凤岗楼市今年迎来再次爆发。将公司一分为二,一半在深圳、一半在东莞的“双栖”企业主们甚至希望这一步跨得更远:什么时候莞深真能够二合一,成为人大代表所提议的直辖市?
东莞市民却开始忧心忡忡:哪一天塘厦的房价就涨得跟深圳一样高?
只有专家们淡定以待:“远着呢。”楼市专家分析,塘厦、凤岗的城市配套要完善,还需要3到5年“夯实基础”,临深片区的新房供应在今明两年大爆发,房价不一定涨得起来。
在莞深融合加速的背景下,对于莞深合并的遥远展望,有叫好声,也有批评声。
1
“双栖”企业主窃喜:
心理距离缩短了
奥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昊:“公司管理层的人员每天来来往往,一个月能节省下400多元!”
天安数码城负责人:目前引入的高新企业中30%从深圳转移过来,这种转移将加速。
奥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昊一听到消息,就拍手称好。这一深圳企业专门生产手机充电器和充电宝。2012年起,开始扩张,从深圳进入东莞塘厦新建成了3万㎡的东莞奥海工业园。“深圳已经无地可拿”,刘昊坦言。
公司在东莞的工业园有两三千个员工,其中上百个管理人员都是从深圳转移过去。生活在深圳,工作在东莞,每天都需要来回摆渡。“像我们这样的双栖企业在塘厦、凤岗、清溪,到处都是!”刘昊说,每天回深圳,进入梅林高速排队拿卡,一眼望过去,到处都是“粤B”的车。
如果梅林高速能够免费通车,对于往返两地的人群,莞深的心理距离缩短了。这对奥海科技很重要,“对吸引人才有好处”。刘昊坦言,比起深圳沙井,从塘厦到深圳市中心的距离更近,可是企业最需要的技术工程师一听说要去东莞,都不愿意来。“我在深圳招一个工程师花1万,招他们到东莞可能就要花12000。”
受益于此的不只奥海科技,因为深圳土地资源的稀缺,大量的企业无法扩张,近年来都在加速转移入莞。不仅仅是临深片,即使是东莞市中心的科技园区,深圳企业的比例也在上升。以入驻莞城的天安数码城为例,目前引入的306家高新企业中,有30%都从深圳转移过来。相关负责人坦言,莞深融合必然将加速这类企业的转移。
其他东莞企业也开心。这一条19.3公里长的高速路,南面接驳皇岗、彩田两条深圳中轴交通要道,北面则接驳深莞高速公路,一直以来是香港与大陆货物运输的主要陆路通道。用中山大学区域与城市规划系教授袁奇峰的话说,这是大珠三角的区域性道路。
“现在免费了,货运公司近期不一定会降价,但至少是不涨价了”。广东理文造纸有限公司总经理董长江介绍。这一公司旗下还有两个手袋厂,需要委托货运公司运送到香港和深圳盐田,梅观高速是必经之路。货运成本很高,每一车运货成本是3000多元,一个月要运送10到20辆车,董长江称,物流公司经常涨价。
2
疯狂的楼市 市民忧心忡忡
塘厦土生土长的老莞人阿球:什么时候塘厦的房价也涨得跟深圳一样高?
中原地产车德锐:医院、教育、商业配套不足,房价要涨到和深圳一样,还需要很长时间。
3月下旬,在东莞工作的百合也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这条新闻。她说,都取消收费了,她可以天天开车回家吃晚饭。她在深圳工作多年,父母也在深圳。近年来,国外的葡萄酒商开始进军东莞等二三线城市,百合做红酒生意,也跟着从深圳转移到了东莞。
开发商已经躁动起来。“如果市场稳定,塘厦的成交额今年突破百亿不成问题!”由于深圳客大量涌入,2013年,塘厦、凤岗两镇成交了164万㎡住宅,比前年2012年增加近一倍。两镇全年的住宅均价分别为8963元/㎡和8777元/㎡,与深圳仍有很大差距。不过,在塘厦土生土长的老莞人阿球已经忧心忡忡:什么时候塘厦的房价也涨得跟深圳一样高?
这种忧虑并非没有根据,两镇的地价已经水涨船高。2013年,东莞32个镇街中,塘厦成交楼面低地约4220元/㎡,全市最高。今年2月,凤岗官井头一热门地块遭遇开发商疯抢,楼面地价飙升到7256.89元/㎡。
专家还是很淡定。“要让人生活在塘厦像生活在深圳一样,3到5年也才渐成雏形。”中原地产策略研究中心总监车德锐坦言,莞深的融合是在提速。如意路-龙凤大道连接线、清林路西延段都通车了,从深圳龙岗到东莞雁田村只要10分钟。莞深多条城际公交也陆续开通,各项利好都在释放。但城市配套还是不足,“塘厦连个像样的m all都没有,商业是东莞几个发达镇街中最落后的一个。”
奥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昊也在抱怨,他有几千个员工在东莞,想跟政府要一个学位也要不到。官方统计数据可见:全镇34所民办幼儿园,在园学童近1.3万人,超出办园规模近3000人,部分民办小学超出人数在20%到35%,生均占地面积不足10㎡,远低于规定的18㎡。
政府意识到了这一压力。就在两会期间,东莞市长袁宝成和塘厦镇镇长均表态:不希望临深片区的房地产过热。官方更担心的是塘厦、凤岗、清溪等过度依赖房地产,忽视了产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不过,深圳客还是持续涌入,有热门楼盘的深圳客比例甚至高达7至9成。车德锐的分析是:在这场楼市狂欢中,开发商正在加大临深片区的供应量,“一开都是大楼盘,六七十万平方米。”而且,医院、教育、商业配套不足,目前的塘厦还是西南热,新城区、老城区楼市仍靠东莞本地人支撑,并未全面开花。他宽慰,房价要涨到和深圳一样,还需要很长时间。
3
莞深合并的遥望
东莞官方:“这是很遥远的想法”
中大教授袁奇峰:“这是很懒惰的思维”
企业则希望莞深的融合快点,再快点。“大部分管理层在东莞上班,社保都在东莞交,看病还是回到深圳医院,自己掏腰包”。奥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昊笑道,很多员工都觉得,这部分钱是白交给了东莞。
他畅想着莞深的合并:比如,让塘厦、凤岗先行融入深圳试点,企业在一夜之间就可以享受深圳服务。“深圳在城市管理上有很多先进经验,工商、质监等多头合并,企业不用到处跑,我们在深圳审批什么,效率要比东莞快一半。”
让莞深合并,这一想法已经在广东的两会上发酵。2013年1月广东两会,来自深圳代表团的省人大代表王苏生就提交了“将深莞惠合并”的建议。到了今年初的广东省两会,致公党广东省委提交了集体提案,再次将这一议题抛出,要让深莞惠合并,成为国家另一个直辖市。
代表、专家们分析,深圳的扩容已经是必然选择,必须打破行政区域上的限制,联动莞、惠,肩负着“国家改革发展使命”的深圳才能充分发挥政策上的红利,驱动珠三角经济的发展。
来自东莞的省政协委员莫浩棠也举例,石马河流经深莞两地,需要两地政府更加密切合作,才能让河流污染治理进一步改善,但目前合作的情况“不容乐观”。如果两地行政区划上统一,对于石马河以及两岸的居民,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不过,东莞官方并不感冒,“这是很遥远的想法”。以途经塘厦、凤岗、清溪的东莞R 4线地铁为例,欲接驳深圳的地铁4号线龙华线,在两个城市间协商洽谈都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城市的合并,面临的障碍太大。
在一片叫好声中,中山大学区域与城市规划系教授袁奇峰对莞深合并持反对意见:“这是很懒惰的思维!”他认为城市之间的合作是对等主体的合作,合并是最差的模式。“深圳现在连观澜等关外片区都管不好,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半径却辐射不了,有什么用?”袁奇峰介绍,上海目前就在搞内部分权管理,将很多事权下放分散到区。美国的亚特兰大都市区有300多万人口,就是很多个城市的联盟,却比一个城市管得好。“大城市之间的合作,不是谁吃掉谁,而是要追求合作共赢。”言下之意,莞深如何通过融合实现共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记者 陈淑仪 实习生 文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