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东莞新闻 > 正文

中堂借力“纸业城”再谋转型升级

    整合拓展产业链,搭建电商平台,拟打造全省第一家纸业专业市场 

中堂纸业正谋求更广阔的市场。

  在中堂镇北王公路与广园快速交汇处,一块占地6万多平方米的工地上,数排崭新的高楼已经拔地而起。这里即将崛起的专业市场,被称为中堂国际纸业城,今年7月将交付使用,目前已经进入紧张的招商环节。

  纵观国内,做纸业的专业市场,似乎并不多见。中堂国际纸业城是东莞市实施“一镇一品”的主导产业发展项目,被外界认为将承担起中堂纸业整合产业链、助力转型升级的寄望。而跻身在中堂这个纸业重镇,它更被视作观察造纸行业的一个窗口,具备风向标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砖厂、水泥厂等传统产业淡出人们的视野,纸业已经成为中堂镇的支柱产业。然而,伴随着不断提高的环保标准,以及造纸产业所面临的各种压力,中堂的产业发展又到了十字路口。何去何从,不妨从自身历史中去梳理面向未来的答案。

  砖厂水泥厂曾红极一时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也犹如年轮般飞转。改革开放初期,中堂是东莞市著名的建材工业大镇,包括石灰、壳灰、红砖、水泥、建筑陶瓷等产品都曾兴旺一时。然而,在农业转向工业,砖厂、水泥厂转向造纸厂等产业变迁中,转型升级的力量在中堂有如“壮士断腕”,悲壮而坚决。

  许多中堂人还记得,2006年6月初,“轰”的一声巨响,位于东江支流边的觉华水泥厂应声倒地,中堂镇26家水泥厂最后一栋厂房湮没在黄色灰尘之中,水泥制造业从此进入了中堂尘封的历史。

  水泥厂曾经是中堂人20多年来引以为荣的产业支柱,最高峰时年产值达8亿元。“中堂发展水泥行业很大程度上是运输因素,水泥所需的原材料量很大,主要包括石头、煤、粘土、石膏等。一年生产250万吨水泥,需要石头300万吨、煤50万吨。石头都是从花都运来,煤大部分经水路转输。中堂是水乡,东江北干流通过我们镇,直接从原材料输出地用船运过来,大概最便宜的1吨只13块左右。中堂有水路运输优势,所以从客观条件来说比较适合发展水泥。”中堂镇经贸办负责人说。

  但就在中堂人的腰包渐渐鼓起的同时,昔日水乡美景也遭受着破坏,水泥厂的粉尘遮天蔽日。在发展的关键时刻,中堂镇不得不忍痛割爱,拆除水泥厂,恢复环境,重新调整产业结构。经过两年多的时间,中堂镇将全镇26家水泥厂悉数关闭,工业固定资产投入骤减约10亿元,经济一度遭受阵痛。

  “回望当年的选择还是正确的。”曾掌舵中堂水泥产业的镇委副书记黎玉岗表示,关闭水泥厂,中堂镇经济的发展比他预期的要好得多。此举结束了村村烟尘飞扬的历史,镇村环境明显好转,也重新焕发出招商引资的生机活力。仅2005年第一季度,合同引进资金达20亿元,基本实现产业结构的平稳过渡。2006年全镇共引进项目87宗,同比增长45%,五金、工厂、服装业、餐饮、物流、房地产等行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而在水泥厂之前,砖厂在中堂也曾红极一时。中堂镇副镇长陈俭良告诉记者,中堂可以说是东莞率先富裕的镇街。“我记得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数以百计的中堂籍投资者携资到深圳、广州、湛江、韶关、河源等诸多省内城市办砖厂,甚至还远赴广西、海南、湖南、江西、福建等地。而在本地,红砖生产成为中堂镇投资最集中的行业,出现村村办砖厂、家家有人参与砖厂行业的局面。其时,各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砖厂收入,全民参与度很高。至1999年底,全镇有正常生产的砖厂47座,达到了顶峰。”

  即便如此,由于砖厂多、耕地少,不少村便自动关闭部分砖厂。到了2000年,中堂镇政府制定《中堂关于砖厂整治规定》,当时提出只保留12家砖厂,其余的定期分4批关闭。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至2004年12月,中堂镇全部的传统砖厂已经被拆除。

0

下一篇:东莞雅园新村公租房租金标准确定:16元每平方

上一篇:水乡能拔 东莞电商头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