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东莞新闻 > 正文

旧城商贸在改建中衰落加剧 莞城如何重塑昔日辉煌?

新兴材料装饰城。

  地王广场裙楼打造婚庆城,东方威尼斯广场原电器卖场转型装饰材料城,八达路五金批发一条街的规模在近年翻了数倍,君尚百货、盈锋广场等升级改造,莞城城市综合体在规划中,恰逢城区多个商圈迅猛崛起,博弈之战一触即发……

  以振华路、运河一带为代表的旧城片区曾是莞城乃至东莞商贸最繁华的地方,如今却在拆迁与改造中停滞不前,商贸氛围一蹶不振。最近的鸿福城关闭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莞城商贸的关注。莞城作为昔日商贸龙头,其商贸发展将何去何从?本报通过梳理莞城商贸的脉络,或许可以找到其发展的轨迹及路径。

  旧城商贸

  在改建中衰落加剧

  莞城自古就是商贾云集、物流繁盛之地。莞城尚存的建于明朝的却金碑及迎恩门(亦称为“西城楼”)等见证了莞城繁荣的商贸历史。从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东莞最繁华的商业街是振华路、大西路、中兴路和中山路。不过时过境迁,如今境况迥然不同。

  回想起昔日的老莞城商贸情景,让人不禁唏嘘。运河两边车水马龙,运河商场生意畅旺,华侨大酒店霓虹璀璨,振华路、大兴路等老街道欣欣向荣。可惜,这一切只是留在一代人的记忆里。

  运河也曾经抒写着东莞的商贸风云。以往运河两边遍布银行、营业厅及国企办公点,现在大多关闭或搬迁。运河路上,除了匆匆掠过的车流之外,并不多见购物者的身影。

  旧城商贸的衰落已无法阻挡。运河商场、华侨大酒店的先后倒闭为重要节点,这两栋建筑处于旧城的核心位置,运河商场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百货大楼,曾是全省有名的营业大户,而华侨大酒店烙上了昔日东莞酒店业楼层最高、星级最高的历史印记。

  或许运河商场、华侨大酒店的倒闭是旧城商贸衰落的前奏,而对旧城拆迁改造而出现的停滞不前却可能是造成如今商贸一蹶不振的因素。旧城的老街经过“穿衣戴帽”工程,既保持了古建筑的味道,同时保持着商贸的繁华。然而,近几年来,旧城被动了大“动作”,或许远景是好的,提升旧城的硬件设施及价值。不过现在却出现了让人惋惜的一幕幕。老街的不少骑楼被拆掉,留下了一个个废墟,外围的拆迁步伐也在逼近,旧城的商贸由此加剧了衰落。

  陈国文是东莞市五金机电商会副会长,在莞城经营五金批发有20年时间,对莞城的老街老巷很熟悉,见证了莞城商贸的变迁。对于振华路一带的商贸现状及莞城商贸的以后发展,陈国文认为,莞城的优势是文化底蕴深厚,旧城商贸要依靠文化底蕴来做文章,做出自己的特色,莞城的商贸发展同样要走特色之路。“其实振华路一带,晚上有很多人前来吃夜宵,不少人慕名而至,这就是老街的特色。莞城有很多老字号,要将亮点展示出来,做成自己的特色。”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东莞市政府顾问林江教授对莞城最为熟悉。他是土生土长的莞城人,对莞城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较为熟悉,充满了感情。他说:“莞城面积很小,要发展的话,难免会要旧城改造、拆地建新。不过,能不拆就尽量不拆,能改造就尽量改造,政府要推动拆迁,切勿见步走步,要有整体的规划。立足文化底蕴,挖掘本土特色,才能让莞城商贸具有特色,才能保持吸引力与竞争力”。

  近几年来,随着一些医院、学校等搬迁,旧城的人气越来越少,有关莞城面临“空心化”的舆论甚嚣尘上。《东莞经济》杂志主编李智勇说:“莞城最具特色的就是老街、运河两岸,是其他地方很难去比的,关键就是怎么用好这些宝贵的、独一无二的资源。莞城要做出代表东莞的特色,才能留住商贸发展的根。”

  莞城商贸发展该往何处去?不少人都认为莞城需立足特色,挖掘特色。东莞理工学院珠三角企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莫安达认为,要立足旧城做好规划,既凸显旧城的优势与特色,同时与其他地区进行了错位发展,让旧城依靠特色吸引客源。

  传统商圈

  硬件更新不足发展受阻

  上世纪80年代初,政府对西正—市桥路进行重新整治,从此这一带的商贸日趋繁荣兴旺,并逐步取代振华路成为莞城的主要商圈,两者合成传统意义上的老商圈。传统商圈包括西正路、东正路、北正路、新风路、新芬路等路段,从西城楼延伸至金牛路、鸿福城等区域,一平方公里左右的区域聚集了当时东莞密集最高的品牌。

  传统商圈以往人气很旺,从西正路的高档商铺,到新风路大众化商品,再到女人街、迈豪街的低档货品,该商圈覆盖着不同层次与档次的商品,在东莞市的名气很响。

  近年来,传统商圈过得并不平静,同样遇到了人气减少、生意难做等问题。不久前,具有15年历史的老牌餐饮店鸿福城倒闭了,引起了大众的关注。鸿福城地处优势位置,周边商贸发达。鸿福城的倒闭有其自身的原因,同样与莞城的消费市场萎缩不无关系。

  6月14日,上午11点左右,记者驾车途经新风路,见到仅一半门店营业,而以往10点前这些门店几乎全部开门营业了。以往,新风路的平价商场人头涌涌,现在显得有些萧条了。

  传统商圈的辉煌持续了约20年,时至如今,面临着众多发展难题。一来莞城人口外迁加快,消费人流外流,其他商圈纷纷崛起。另外,传统商圈可再开拓的空间有限,硬件配套更新不足,停车位紧缺,交通拥堵等问题出现。

  上世纪90年代初,位于莞城东部的东纵大道开始初显新商圈的趋势,一方面是城市的发展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也是大型商业项目、大型零售业进驻,带动了新商圈的发展。

  传统商圈是莞城商贸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到莞城商贸的稳定发展。如果说振华路是莞城商贸的根,那么传统商圈便是莞城商贸的枝干,这里不仅延续了振华路的繁华,同时延续了振华路的文化底蕴,周边分布着不少古建筑、著名餐饮店、观光点等。

  传统商圈如何发力?林江表示,传统商圈与历史文化可以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文化底蕴,如餐饮文化、工艺文化等,为传统的商业增值。单纯是购物,莞城传统商圈并非唯一的选择,而前来体验地道文化,则是唯一的,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李智勇认为,莞城商贸要走特色之路,没有特色就难有起色,需要对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莞城可以将商贸打造成具有文化、休闲特色的,赋予更多的内涵。

0

下一篇:东莞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楼宇经济

上一篇:东莞轨道R2线已铺轨逾三公里 焊接处误差不超两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