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项目“自我造血”能力不足难以为继,盼政府继续扶持
东莞拟将公益创投纳入社会组织专项扶持,或购买社工服务
东莞拟对将公益创投项目纳入社会组织专项扶持。图为莞城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记者 何建文 摄
截至5月底,东莞市首届公益创投第二轮资助到期。13个公益创投项目今后是否继续获得资助,目前尚未确定。为了留住优秀的项目人才,从这个月开始,一些社工机构已经开始悄然将社工进行分流,或者将项目转为社区来承担。
2012年开始的首届公益创投,在经过两年的运行后,戛然而止。对于何去何从的问题,政府部门说,公益创投拟与社会组织专项扶持合并,确切的答案可能本月底会给出。
这场突然的“断奶”事件,在社会组织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公益创投
公益创投,公益领域的创业投资。作为一种新型的公益资本投入方式,其投入对象一般为初创期和中小型的公益组织。除了资金支持,它还强调提供管理和技术支持。通过与被投资者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达到促进能力建设和公益模式创新的目的。
■受益人群
首届公益创投启动以来,截至2013年8月,活动各项目共直接服务13万多人次,影响人数达45万人次。
■发展方向
按照政府部门的设想,这些公益创投项目未来有三种发展方向:
第一种类似莞香青年农舍这样的项目,有社会资金的融入,自身也有一定产出的,未来可以向社会企业类发展;
第二种如白玉兰、蓝天行动这类与工青妇等单位的工作结合紧密,可以由政府通过招投标长期购买;
第三种如一些新的、初创的公益项目,则转入社会组织专项扶持的子项目类,由政府进行扶持。
部分公益项目已暂停运营
对于东莞鹏星社工服务社的社工邹慧香来说,与往年忙碌相比,今年的6月很不一样,她称为“休整期”。
邹慧香服务的“我们在一起——临终关怀”项目,是首届东莞公益创投入选实施项目之一,已经接受持续资助两年,项目也逐渐被社会大众所了解和接受。上月,项目对超过500人进行了调查,近75%的受访者表示愿意通过临终关怀来提高生命质量。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他们的工作,但邹慧香在欣喜的同时却为项目的未来发愁。她算了一笔账,目前项目每年运营费用约为27万元,包括工作人员工资、宣传、财务支出等。如果不能继续得到资助,这些“巨款”就成了项目发展的最大阻碍。
“拿到资助的希望不大”,邹慧香说,项目此前也向不少基金会筹资,但申请往往一发出都是石沉大海。
那么,项目今后怎么办?邹慧香说,这一工作还是会持续,但可能从原来的医院转入到市内一些居家养老的点,以求深入开展下去。
相比之下,普惠社工服务中心的行动则显得更为果决。在做好继续开展创投活动的同时,普惠的5个受资助项目已经开始进行人员分流,并积极寻求各种社会资助。项目主管黄远清告诉记者,目前5个项目中有2个已经暂停。从6月开始,部分项目的社工已开始分流,“担心人才长期待岗会流失”。暂停的项目则转由当地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社工来做。
5月份,东莞市民政局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终期评估,13个项目都面临“断奶”的现状。
共投1390万扶持公益创投项目
“公益创投活动只是一种扶持初创型社会组织发展的短期行为,不可能无休止地做下去。”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参与活动的社会组织应当早做准备。
据介绍,公益创投作为一种新型的公益资本投入方式,其投入对象一般为初创期和中小型的公益组织。除了资金支持外,它还强调提供管理和技术支持。通过与被资助者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达到促进能力建设和公益模式创新的目的。
国内开展公益创投的城市较少,上海市开创了政府行为的公益创投活动先河。而东莞的公益创投活动,在省内也可以说是尝上了“头啖汤”。
2012年,东莞从福彩公益金中安排了1000万元开展首届公益创投活动,共有28个公益项目入选实施。其中,有3个项目中期评估不合格并停止资助。2013年6月,这其中的13个优秀项目获选进入第二轮资助,资助总金额为390万元左右。
据统计,首届公益创投启动以来,截至2013年8月,活动各项目共直接服务13万多人次,影响人数达45万人次。
在去年,东莞曾经为公益创投举行过专题的研讨会。东莞市副市长吴道闻评价道:“公益创投给东莞带来了一场公益理念的变革,也带来了公益事业专业实践的勃兴,它不但弥补政府公共服务部分的缺失,而且有利于公益类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还有利于挖掘和整合更多社会资源,服务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群”。
上一篇:东莞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