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消委会昨发布2015年1号消费提示 岁末各类消费诈骗案明显上升
充300元电话卡,赠送1050元话费”、花600元送机送卡还送千元话费……如此诱人的优惠活动,您是否动心了?昨日,市消委会发布2015年1号消费提示称,近段时间消委会陆续接到多宗因参加话费充值活动而上当受骗的投诉。原来,类似的高额返赠存在陷阱,充值卡是需要下载拨号软件拨打的网络话费。消委会提醒市民当心“网络话费”。
案例:获取话费赠送需下载拨号软件
吴先生近日接到了自称是“中国电信10000配送中心”人员的来电。电话推销声称:“充300元电话卡,赠送1050元话费,可实现换卡不换号”。
快递送卡上门后,吴先生收到了3张面值100元4G充值卡、1张新号码SIM卡、1张打着“东莞电信10000配送中心”的售后服务卡及300元虚假定额发票。
但吴先生后来发现,300元充值卡是需要下载拨号软件拨打的网络话费,换卡不换号实际是启用呼叫转移功能,资费与电话宣传不同,且每月赠送话费必须达一定消费额度才予返还。
无独有偶,陈先生参加了某商场门前搭台举办的“充话费送手机”活动,只花600元就获得了1部手机、1张含1050元话费的电信号码卡和赠送6张面值100元的充值卡。回家拆包后发现,6张充值卡只能充值到拨号软件使用,手机卡资费与宣传不同。
剖析:冒充运营商高额返赠实则“请君入瓮”
市消委会昨日发布2015年1号消费提示称,近段时间陆续接到多宗类似参加话费充值活动而上当受骗的投诉。
经调查核实,这类活动均为不法分子冒充中国电信名义,利用电话、短信、商场搭台、店面促销等形式,以预存话费送手机及赠高额话费为诱饵实施诈骗。
市消委会分析,这类手机话费充值诈骗案例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是冒充通讯运营商的名义。据核查,不法分子冒用虚假的“中国电信10000配送中心”、“中国电信东城区总公司火炼树营销服务中心”销售经理等名义先用电话向消费者营销;二是配送劣质手机(带卡)及网络话费充值卡。电话推销时承诺的充值卡并非电信网络4G充值卡,而是需要下载拨号软件使用网络话费卡,话费实际上最终是充到了这个软件里;三是高额赠送话费的使用有附加条件,且资费与营销承诺不一致;四是虚假客服电话;五是提供虚假销售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