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将开启东莞追梦现代城市之旅
据本报报道,备受关注的《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近日通过部省联合审查。梳理纲要发现,东莞除了将打破镇域发展模式,以“经济区”的理念统筹镇街(园区)发展外,还将重点着力于市域交通体系的建设和中心城区的优化提升。按照纲要提出的远期目标,东莞在未来15年不仅能拥有以6条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立体化现代交通网络,还会在众星闪耀的名镇中间形成一个高品质的城市中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已经强调了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在这三者之间,城市规划是龙头,没有规划就没有健康有序的建设和卓有成效的管理。因此,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通过审查,于东莞城市建设与管理而言意义非凡。
规划是第一资源。研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首先要从规划入手。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指导社会经济发展的理性工具,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在构建五位一体和谐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纲要通过审查,意味着东莞的发展步入了新纪元,这是这座城市发展新的里程碑,是一次巨大的跨越,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有了这个纲要,东莞城市空间布局、功能定位,都进入了精细化的阶段,真正迈入华丽再造时期。
毋庸置疑,纲要能有效地指导东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的功能日趋完善。“分区统筹、强心育极、对接湾区、联系广深”的空间发展战略,正是对东莞城市发展的指导方向,也是今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依归,有利于保持城市紧凑、功能明显的发展形态,使城市发展方向更明确。
城市规划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城市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放眼全国,近些年来城市规划对城市基础设施、房地产市场、旧城拆迁改造和建筑业都发挥了调节作用,对保证宏观经济健康和发展城市建设有序进行都发挥了很大作用。东莞通过规划纲要的定位,将进一步维持土地集约化使用成绩,这对于东莞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现状而言,是一次深刻的结构调整,将有力地敦促东莞各级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既集约用地,又提升效率,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纲要将有效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发展。纲要在协调社会各类利益主体的矛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土地使用过程中,能发挥巨大的政府监管作用。不仅能有效保护东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珍贵文化资料,也将指导城市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
东莞在城市转型升级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不是经济增长的调挡换速问题,而是发展的路径规划问题。村村冒烟,处处建厂,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东莞完成了原始积累,也建设了城市的雏形,但若没有总体规划的长远路径设计,东莞继续此前城市发展的老路,将错失城市品质提升的良机,也客观上推动这座文化名城于不复之境。一旦土地资源耗尽、功能规划混乱,则只能成为一个低端的加工场所,永无凤凰涅槃华丽转身之日。这是一座城的毁灭,也是一代人的过失。幸好,纲要适时而来,科学规划了东莞未来,开启了东莞全新意义的现代城市建设之旅。
从改革前期的野蛮生长,进入集约化、精细化的新城时代,不仅经济发展方式要转型,城市发展理念也要不断提升;栖息于这座城市,与这座城市同享光荣与梦想的人们,也将以纲要为梦想栖所,夙兴夜寐、夕惕若厉!
责任编辑:linw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