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将投入24.12亿元按标准完善市区排水管渠系统
近年来,东莞市城区逢雨必涝,以致于年年整治。可是,效果却不是很明显。5月29日,东莞市水务局副长局张国麟一行在做客东莞阳光网《阳光会客厅》问政栏目时表示,在开展专项编制、推进内涝整治、强化应急能力、提高设施管护外,还将推进东莞海绵城市建设。据悉,目前,该项工作正组织落实总规,待市府同意后,就可选择部分整治迫切的地方实施,并向全市逐步推广。
9大原因导致城区逢雨必涝
在29日的问政栏目中,有网友对东莞城区逢雨必涝情况作出的分析,认为东莞城区积水点内涝主要包括排水设施设计标准过低,管渠过流能力不足、管渠未及时清淤疏通、泵站等强排设施不足及发生超标准的强降雨等5大原因。
对此,市水务局排水科副科长梁国雄表示同意,并补充了4大原因。“成因还包括部分道路排水口的设置地点、数量和间隔不合理,路面雨水井箅的泄水口被树叶、胶袋等垃圾堵塞,大型市政交通工程未经同意圈占原有道路排水井口以及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未考虑道路周边的地表汇水等。”梁国雄说,其中,“现有排水设施的排水标准过低”对东莞内涝形成的影响最大。
根据相关规划设计标准,全市各镇街园区采用不小于2年一遇重现期,重要地区采用5年一遇重现期(69.5毫米/小时),立交桥底、地下通道和下沉式广场等易涝区域20年一遇重现期(81.7毫米/小时)。市水务局排水科科长叶淦升还表示:“现在东莞道路和城市管网建设,还是以住建部门管理、各个业主实施为主,水务部门尚未有效参与进来,就会出现遇到内涝,才发现管网设计不合理。”
推进东莞海绵城市建设治涝
“内涝整治我们欠账比较多,缺乏长远意识。这一情况很多城市都有,整治起来将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东莞市水务局副局长张国麟称,近年来,东莞除致力开展专项编制、推进内涝整治、强化应急能力、提高设施管护等措施外,还将推进东莞海绵城市建设。据介绍,按照市区排水专项规划,要全面按标准完善东莞市区4个街道的排水管渠系统,工程建设总投入将达到24.12亿元。
记者获悉,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体一样,在降水时,可以实现吸水、蓄水等功能,当需要时,又可以将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与城市内涝之间的矛盾,并有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讲话精神,2015年年初,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等三部委通知,由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其中,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
据市水务局排水科科长叶淦升介绍,由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既能获得国家巨额财政资金补助,又能有效缓解东莞内涝,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徐建华书记和袁宝成市长亲自批示要求市水务局牵头落实东莞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申报和实施工作,但由于竞争激烈,东莞遗憾落选。叶淦升表示,虽然未能入围全国第一批海绵城市,但根据市领导的指示,市水务局正在组织落实开展东莞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通过市政府审批同意后,市水务局将适时选择东莞市部分整治内涝迫切的地区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取得经验后再进行全市推广。记者秦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