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东莞新闻 > 正文

加工贸易向"微笑曲线"上端迁移 东莞可选择发展中试产业

  东莞重视3D打印产业的发展、应用推广,为东莞发展中试基地提供了很好的突破口。

  ■产业智囊

  东莞重视3D打印和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应用、推广。东莞今年连续发出两个文件,提出大力培育运动控制与高端装备企业群、工业与服务机器人企业群和高端消费产品企业群。同时,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及了“3D打印”产业,并被视作东莞转型升级的重要指向标。然而,这些战略新兴产业化道路并不平坦,关键材料供应和核心技术研发是目前制约产业推广的“拦路虎”。在制造业中,推广3D打印和机器人尚需时日。

  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东莞积极推进转型升级,但不断暴露出高端人才匮乏,核心技术掣肘,产业层次低,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等窘境。

  “东莞往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到底要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路子”,也是业界的热门话题。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专家委员会委员张捷认为,东莞制造业要想往产业链上端迁移,不要只是锁定在高新技术研发环节,应对产业链的两端更加细分化,展开有序延伸。张捷提出,东莞可以关注高科技成果面试前的中间试验阶段,并将其发展成中试产业。因为产业链左端的中试产业,需要制造业基础。东莞制造业基础雄厚,高级技工众多,最适合发展由原始创新成果转化为商品的中试阶段的产业化活动。

  加工贸易陷“模块化陷阱”

  1978年,东莞引进中国首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从此,“三来一补”的发展模式,使东莞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典型地区之一,揭开了广东乃至全国的波澜壮阔的制造业发展大潮。

  太平手袋厂这一星星之火,形成东莞加工贸易的燎原之势。加工贸易成为日后东莞经济发展的根基,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在东莞积极谋求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成为重大压力。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东莞“满天星斗,不见明月”的产业格局暴露出产业层次低、企业规模小、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软肋,2008年到2011年,东莞超千万美元项目330宗,比广州少355宗,比深圳少269宗。东莞企业总户数约50万户,比深圳多出了19万户,然而超百亿元的大企业仅有1家。

  众所周知,东莞已形成以加工贸易和制造业为基础的产业格局。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前院长、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专家委员会委员张捷提出,凡是以制造业立市的地区,都普遍出现了“模块整合现象”。也就是说,在当初发展的时候,模块化的供应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使得细分化的产业分工能够低成本地展开,进而推动经济发展。但是到了转型阶段,模块化副作用显现,即低端锁定。东莞的既有产业很容易锁定在产业链分工的价值链低端的位置。这是因为30多年来,价值链分工把不同模块的产品分成不同的生产环节,东莞主要做外围零部件生产和加工组装。

  东莞专心做好这一模块,但是研发设计、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生产,品牌、营销等模块都掌握在跨国公司和高端供应商手里,而其他的产业环节,都有标准化界面和系统化的供应链管理,也轮不到东莞涉足。

  “在这种模块化分工模式下,各环节之间的技术溢出和知识交流很少,加工贸易企业只能在子模块内部进行一定的工艺创新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张捷说,由于上下游环节的技术交流较少,东莞加工贸易企业也没有机会接触终端市场,若想开展延伸创新,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面临巨大困难。由此陷入“模块化陷阱”,难以实现转型升级。

0

下一篇:法律专家:东莞收取路桥年票合法有据

上一篇:国产手机全球化战略越演越烈 东莞占全国手机产量的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