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将打造科技商务区和人文生活区、探索实施“长安绿卡”制度、努力争创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这是日前记者从长安镇获悉的。
9月15日上午,在长安镇召开的传达市委书记徐建华来长安调研的指导精神会议上,长安镇委书记何绍田提出,未来一段时期,长安将实施“一改两区三提升”发展战略,实现长安经济社会二次腾飞,争取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增加到400亿元。
“一改”扫除体制机制的发展障碍
会议指出,长安作为全市的经济重镇、人口大镇,要在解放思想上快人一步,要在改革创新上先人一步,将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行政审批制度、集体经济管理发展改革、土地利用制度、镇级投融资体制、社会体制等六个方面先行改革,努力争当全市改革发展的典范和样板,以改革红利带动长安二次腾飞,努力争创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推动长安由“工业镇”向现代化国际都市区转变,为长安由“镇”向“市”升级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以镇级投融资体制改革为例:长安将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新型城镇化。推动国企、民企、外资等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公办学校、医院等大型公共设施建设。不断促进居民持续增收,逐渐完善集体经济发展和资产经营管理机制,推动社区从兴建厂房出租,转向发展楼宇经济和实体经济。
“两区”建设高品位的现代都市
为建设高品位城市,发展高端产业,留住高素质人才,实现高质量发展,长安镇将打造科技商务区和人文生活区两大核心载体,以打造城市新空间、发展新平台、产业新载体、文化新高地为目标,形成以产促城、以城带产、协调发展的格局,将长安建设成为现代都市产城融合的样板。
其中科技商务区,总规划占地面积1267亩,定位于打造珠三角湾区的“科技高地”、“商务平台”和“创新中心”。将通过国际招标,利用“三旧”改造政策,撬动各方投入,联动深莞产业,汇聚珠三角乃至全国的创新资源和科研人才,形成以楼宇经济为载体,融总部办公、研发设计、科技孵化、现代金融、龙头电商等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低碳科技产业园区。
人文生活区总规划占地面积1129亩,规划建设实验小学、新长安中学、新长安医院、敬老中心、高级人才公寓、文化生态休闲场所等,定位于打造面向全镇、辐射周边的公共服务平台、人文生活高地,集聚高品质公共设施和服务,改善区域营商环境,为吸引留住高素质人才,实现生产与生活协调发展,提供高品位的综合服务和环境,促进长安城镇格局和生活品质的优化提升。
“三提升”探索实施“长安绿卡”制度
长安镇将在保持发展速度的同时,努力在发展质量和效益上狠下工夫,通过走内涵发展道路, 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推动发展再上新台阶。
何绍田提出,经济发展,重在抓项目,项目当中的重点又是大项目。加快建设步步高研发生产基地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把握好深圳前海、大空港开发建设,做好招商选资。此外,还将通过抓好科技创新、“六大平台”建设、三旧改造、集体经济发展提质经济。
在提升新型城镇化水水平方面,长安将实施“品质长安”工程,未来将主动融入深圳大空港经济区,以莲花山为核心,打造绿色生态发展带,完善建设30个街头小公园,为群众提供充足的休闲空间。
此外,还将探索实施“长安绿卡”制度,向具备条件的外来人口发放“长安绿卡”,使其享受公共教育、医疗等更多的公共服务。
会议还透露,到2016年,长安镇地区生产总值(GDP)增加到400亿元,年均增长9.0%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到145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比重增加到4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比例增加到60%以上,单位GDP能耗不断下降;人口结构更加合理,人均收入不断增加,公共服务持续改善,生态文明扎实推进,社会环境更加平安和谐稳定。